029-85247636
未来近郊区将会有更多的“大医院”,住院需求开始从城里向郊区转移,这个趋势明显。
未来五年,北京将新增150所“中小学”,学位将新增16万个,每年基本能新增2-3万个。
目前北京的“普高率”在69%左右,也就是100个京户初中生,有70个可以上高中。
到了2025年,我们预计北京普高率会突破80%以上,甚至有可能达到90%,北京可能在全国“首先普及高中教育”。
原因很简单:2020年北京户籍的新生儿规模已经降到了10万,北京的“婴儿潮”早就已逝去了。
除非北京未来大规模放松“落户”,否则很多学校就会面临“没有学生可招”的局面。
第三,大量建设“体育公园”和“文化设施”,北京未来五年要打造“公园城市”。
未来五年,北京要用大量土地来建设“体育公园”和“文化设施”,比如2018年北京就启动了《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行动计划》,计划三年时间,用400多个亿“打造公园城市”。
尤其是在五环的“一绿地区”和六环的“二绿地区”之间,可能要搞100多个公园,这个地区基本上就“没地可供了”。
尤其是在北京中轴线上,就有三个“中央公园”:奥林匹克国家公园、奥北森林公园及南苑生态森林公园。
规模是一个比一个大,尤其是“奥北森林公园”,占地规模达到了1700公顷,是“两个奥森”那么大。
除了建设大量的“公园”,并且要建设大量的“文化设施”,这里面就包括“博物馆”、“戏曲中心”、“图书馆”、“体育馆”、“艺术中心”等各种各样的设施。
这些设施将会在腾退土地上来建设,比如东西城就要建设成为“博物馆之城”,利用各种腾退房屋来变成“博物馆”。
第四,大量的“租赁房”和“共有房”将会出现,占到整个北京住房供应的40%,土地供应的30%以上。
北京提出未来五年,将会提供100万套住房,其中“租赁房”规模将会超过40%,“共有房”可能会超过15%。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就能够准确的看出,虽然北京的“土地面积”看起来很多,很大,但能用来“开发商品房”的土地资源其实有限。
大量的“学校”,“医院”,“公园”,“文化设施”以及“租赁房和保障房”,将会挤占北京大量的建设用地资源。
北京整个城市建设,都在朝着“公共服务配套”倾斜,能够盖房子的土地慢慢的变少,也就越来越远。
当然,整个城市未来也会更加“宜居”:公园多,学校多,医院多,文化设施多,配套慢慢的变好,房价自然也会慢慢的高。
第一,东西城核心区:重点加“中小学学位”,建设“文化设施”,但压缩医院规模,减少病床数量。
东西城核心区本身就已经很“拥挤”,加上“老城不再拆”,以后更没什么新增土地资源了。
所以东西城的“配套建设”只能在“腾退空间”上做文章,疏解腾退后遗留下来的建筑和土地,用来增加“中小学学位”。
东西城这两年的“中小学学位”确实比较紧张,上学的孩子多,但学位资源不够,所以东西城在2021年开始严格实施“多校划片”,本质也还是为了能够缓解“学位紧张”。
所以对于东西城来说,未来要“大规模增加学位”,预计普高率将会超过90%以上。
因此,“上学”还是东西城优势大,而且“教师轮岗”后,东西城的教育优势反而会慢慢的大。
对于中心城区来说,未来五年的配套建设重点在“体育公园”,就是疯狂“加绿化”,搞“公园城市建设”。
尤其是五环的“一绿地区”,要全部实施“城镇化”,未来估计大规模的“腾退加绿化”是肯定的。
所以如果你是“体育爱好者”,“公园迷恋者”,那你就去五环-六环买房,100多个公园环绕,到处都是“公园地产”。
第三,北京的近郊区,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顺义、昌平、亦庄、房山、大兴,重点建设“医疗区”。
疏解的方向已经很明确,就是向近郊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疏解,五环以内未来的“医疗资源”会被压缩。
儿研所去了通州,北京儿童医院去了亦庄等等,北京城里几乎所有的大医院都会陆续向近郊区疏解。
利用其亲近自然、宜居宜养、生活舒缓、成本较低的优势,打造种田放牧、 养花养鱼的环京田园养老模式。
一句话,还是鼓励北京的老年人去北三县养老,第一房价低,成本低,第二医疗配套会慢慢的变好,第三轨道交通会慢慢的方便。
所以综上所述,通过北京这一次的“配套建设规划”来看,其实整个格局还是比较清晰的:
东西城依然是“重点教育区”和“文化区”,上学和旅游参观是首选,能够轻松的享受到最好的“教育资源和文化资源”,这是东西城的优势。
城区主要就是“公园区”和“体育区”,朝阳公园、奥林匹克公园、奥北森林公园、南苑森林公园等,加上各种“城市绿道”。
近郊区主要就是“医疗区”和“产业区”,各种产业园和产业基地都会分布在近郊区,同时大量的三级甲医院也会分布在近郊区。
孩子上学阶段,首选东西城;改善居住首选城区公园居住;刚需上班族首选近郊区;养老自然首选北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