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85247636
摘要:回顾了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学科(给排水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概况,包括:“文革”前后研究生的招收及培养情况、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及博士后制度、指导委员会开展的研究生教育指导工作以及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的变革。从发展概况的介绍中,能了解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学科(给排水专业)研究生教育不断自我改革和完善的过程,指导委员会适应时代需求,近年来开展了大量多种形式卓越有效的工作。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发展历史表明,该学科的研究生教育注重创新和综合能力培养,为给水排水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人才支撑。
我国给排水专业的研究生教育最早可追溯到1953年起哈尔滨工业大学连续开办的2期给排水专业研究生班,学制2年,由苏联专家授课。1953~1955年开设了第一期研究生班,招收研究生7名:马中汉、姚雨霖、林荣忱、沈承龙、李圭白、王宝贞、邵元中; 1954~1956年开设了第二期研究生班,招收研究生4名:孙慧修、王训俭、廖文贵、陈霖庆。以上2期研究生班学员分布在当时我国开办给排水专业的学校任教,成为中国早期给排水专业的师资骨干。
1953~1966年,陆续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湖南大学等招收给排水专业研究生。 “文革”前,部分高校毕业的给排水专业研究生情况见表1。
1958年,苏联专家阿·马·莫尔加索夫、阿甫切卡列夫等受同济大学邀请来华讲学,期间与同济大学杨钦教授等共同作为导师,培养副博士4名:李圭白、高廷耀、严煦世、陈霖庆。后因政治运动影响,该批学员未授学位。
“文革”后,从1978年起部分高校恢复招收给排水专业研究生。1978年各校招收研究生情况如表2所示。
1981年建立国家学位制度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大学等获得国内首批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此后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给排水专业研究生均被授予市政设施建设工程硕士学位。同年,同济大学获得国内首批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杨钦教授获得首批博导资格。
之后,各校陆续开始了市政设施建设工程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的招收培养。教育部统计数据表明,截止到2016年底,全国高校设有硕士点 72个,2016年毕业615人、招生645人、在校生1 825人;设有博士点27个,2016年毕业67人、招生71人、在校生476人。总体来说,近年来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学科研究生教育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进入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状态,办学水准不断提高。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是在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组织并且开展的一项工作,旨在加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工作,鼓励创新精神,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的质量。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自1999年开始,每年进行一次,每次评选出的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不超过100篇。2003年开始设立提名奖。2013年以后教育部未再进行该项评选活动。该项成果的获得代表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据统计,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学科共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项,提名7项,见表3。
“李圭白专项基金”是由上海市自然与健康基金会出资设立,以李圭白院士名字命名,旨在促进我国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该奖授予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学科博士。每2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出不超过10部优秀博士论文。由专项基金委员会聘请教授(博导)组成评选组,通过无记名投票评出优秀工学博士论文。从2011年第一届评选开始,“李圭白专项基金”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学科优秀博士论文奖已完成了4次评奖,评选出优秀博士论文40篇。
博士后制度虽不是研究生教育的组成部分,但是和研究生教育紧密关联,因此有关内容也列于此处。
1985年7月,国务院正式下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文件(国发〔1985〕88号),该文件标志着博士后制度在我国的正式确立。博士后作为博士研究生未来走向独立研究岗位的过渡阶段,对国家的科学发展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申请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按学科目录中的一级学科申报。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学科对应的一级学科为土木工程。目前设置土木工程(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的学校有28所: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湖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长安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广西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广州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四川大学、河海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福州大学、安徽理工大学。
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聘任和管理的专家咨询机构,其名称中包含了“学科”和“专业”两个内容。为全国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和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学科人才教育培训提供咨询、指导和服务,是该委员会的任务。在1995年举行的二届一次会议上,就开展了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2010年以后,指导委员会按照住建部的要求,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核心,加强了面向研究生培养的指导工作。
博导论坛是指导委员会为了更好的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全国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创建的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平台,每2年召开一次。从2011年至今,已成功举办过4届。博导论坛上,博士生导师们针对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研究生、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博士生导师、怎么来实现博士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等议题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全国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学科博士论坛是指导委员会搭建的促进研究生教育、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另一个学术交流、师生互动、校企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平台。从2012年开始至今,已经成功举办过3届。博士论坛倡导“学生主导,专家参与”的开放模式,让更多的博士生参与到承办论坛、主持会议等环节,全方位提高了研究生的能力。
博士论坛上,不但有院士等知名博导关于博士生怎么样更好的进行论文选题的报告,并且还有不相同的领域的专家就市政设施建设工程有关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技术前沿的报告。博士论坛为每位参会的博士生提供技术报告的机会,并邀请行业知名专家对博士生的报告进行点评和交流。论坛通过汇报、交流和专家评审等环节评选出优秀论文奖。3届论坛共有94位博士生获得优秀论文奖。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给排水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联合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和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了“全国高等学校给排水相关专业在校生研究成果展示会”,展示会每2年举办1次。参展作品分为产品类、方案类、专利类和论文类4个类别。大部分参展作品由在校硕士生、博士生完成,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代表了全国高校给排水相关学科专业学生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首届展示会于2015年9月14~15日在深圳举行,40多所高校推荐的183项作品做了展示。第二届展示会于2017年10月13~14日在深圳举行,共吸引40余所高等院校参与,收到180多项参展作品,参展学生逾200名。45项优秀成果获得最佳产品、最佳方案、最佳专利和最佳论文奖奖励。展示会除了高校创客的产品展示之外,还举行了创新创业主题演讲、沙龙座谈、创新项目路演、水业创新技术高峰论坛。
在第二届展示会上,深圳市水务集团与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打造1亿元天使基金,将为展示会高校优秀科研项目转化和深圳市水务集团的科研成果初期孵化提供支持,帮助青年创客以科学技术创新助力城市水务发展。
在“文革”前,我国少数高校招收的给排水专业研究生的教育培养未明确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毕业时也未授与学位。1981年国家学位制度开始实行至2009年以前,全日制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学科研究生的培养实行的是单一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在高校和科研机构高层次人才短缺的时期,大大缓解了教育与研究人才严重匮乏的局面,为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学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9年开始,国家教育部精确指出:“硕士研究生教育基本是以面向实际应用为主,要逐步调整和优化硕士研究生的类型结构,逐渐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实现研究生教育在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等方面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此,各高校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学科在继续招收学术型研究生的基础上,陆续招收了大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旨在培养既具备稳固的专业理论基础,又能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从市政工程学科(给排水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史中能够正常的看到,我国给排水专业的研究生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学术型培养模式到多种培养模式并举的发展过程,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指导委员会通过举办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博导论坛、博士生论坛等,为博导和博士生提供经验交流和学术交流的平台,全方面提高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指导委员会参与主办的在校生成果展示会,对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微信对原文有删减,本文由微信小编整理后发布,原文标题:《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学科(给排水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作者: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教授张土乔、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南大学教授施周、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秘书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时文歆,刊登在《给水排水》2017年12期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史记专栏。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