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85247636
随着2023国际攀联(IFSC)世界杯攀岩赛中国吴江汾湖站落下帷幕,本赛季世界杯难度赛圆满收官。为了让广大攀岩爱好者及时掌握难度项目最新发展动向,让教练员和运动员更好地训练、备赛,《山野》杂志特邀一级攀岩定线员、硕士研究生黄华杰对本赛季世界杯难度赛决赛选手和线路进行全面分析。
2023赛季国际攀联共举办了6站世界杯难度赛,分别是: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站、瑞士维拉尔站、法国霞慕尼站、法国布里昂松站、斯洛文尼亚科佩尔站和中国吴江站。
本赛季共有48名选手(26名男子、22名女子)进入各站决赛,其中日本进入决赛人次最多(32人次),其次是斯洛文尼亚、韩国等(如表1所示)。
本赛季日本可以说大获全胜,日本运动员进入决赛人数占比高达34%,奖牌数占总奖牌数的36%(男子8枚,女子5枚),男子选手在法国布里昂松站和中国吴江站包揽前三名。
从历史发展的新趋势看,欧美等西方国家占据难度项目的先发地位,领奖台上常见欧美选手;日韩后来居上;我国也乘势发展,本赛季进入半决赛和决赛的选手也在不断增加。
而老将也不减风采,30岁的德国选手亚历山大·梅格斯(Alexander Megos),32岁的奥地利选手雅各布·舒伯特(Jakob Schubert,获维拉尔站金牌),加上捷克选手亚当·安德鲁(Adam Ondra,30岁),3名年龄30+选手共获得5枚奖牌。
从年龄和身高结构看,男子选手进入决赛的平均岁数为22.6岁,最大年龄为32岁,最小16岁;平均身高为173.6cm,最高186cm,最低162cm。
女子决赛圈选手中,斯洛文尼亚选手、“大魔王”亚妮娅(Janja Garnbret)参加3站比赛获得3次冠军;日本选手森秋彩(Ai Mori)参加3站获得1金2银;奥地利选手杰西卡(Jessica Pilz)参加了5站,分别获得第2名、第2名、第3名、第4名、第11名,排2023国际攀联(IFSC)世界杯攀岩赛女子难度赛积分榜首,获年度总冠军;斯洛文尼亚选手维塔(Vita Lukan)除中国吴江站没来外,其他5站“全勤”并获得金牌、铜牌各一枚;35岁的韩国选手金佳英(Jain Kim)产后重回巅峰,夺得法国霞慕尼站金牌。
决赛圈女子选手平均岁数23.1岁,平均身高159.8cm,身高较矮的森秋彩(154cm)、古井菜月(152cm)、金佳英(152cm)与身高较高的埃莱娜(165cm)、亚妮娅(164cm)、杰西卡(164cm)、维塔(164cm)在难度项目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获得3枚金牌,维塔也获得了1金1铜;日本选手森秋彩在比赛中也是非金即银;奥地利选手杰西卡同样是奖牌榜常客,这3位选手也在2023年国际攀联(IFSC)攀岩世锦赛提前锁定了2024年巴黎奥运会资格。
世界杯线路作为世界顶配水平的线路,无论在难度(成绩区分)、动作设计(观赏性)、美学(搭配)还是其他创意上都是对世界攀岩线路设计、制定的引领。本文选取了6站比赛半决赛和决赛的线路,以定线员的角度进行讨论分析,希望从中发现规律,提升自身定线水平,也请同行指正错误,多多交流。另外,由于技术和信息获取的限制,部分线路图资料缺失,请各位海涵。
世界杯比赛中预赛线路由于场地限制及线路组别设置原因,很大程度上处于一个面积小、横向跨度小的狭窄区域,半决赛和决赛却横跨半个岩壁。半决赛与决赛是最关键的比赛轮次,其排名对积分有直接影响,选取其作为分析对象具有特别强代表性,下面是各站比赛的线
与大部分商业岩馆线路不同的是,世界杯线路的“S”型走向十分明显,横向移动动作十分丰富。从我统计的数据看,半决赛和决赛线路中,女子平均每条线个左右身体横向的动作,男子平均有6.5个;在因斯布鲁克、霞慕尼半决赛中男子线个以上身体横向动作。
这给我们的启示不光是买新岩点,也希望我们的岩点制作和设计师们多多自主创作研发、生产出具有中国风格特色的高质量造型、岩点。
每站世界杯线路的岩壁都是遵循着这个整体规律:一开始小部分的安全高度角度较小,中间大部分角度倾斜度变大,最后角度又回归变小。绝大部分世界杯岩壁投影落在地面会向外10—12米左右。
第二阶段:是超级大角度,线路的“S”形弯也主要是在这个方面进行,会出现大量的身体横向动作。第二阶段内还能找出几个线路相似特点:
①出现1—2个复杂动作。这里是读线难点和一个消耗峰值,稍微处理不好就会掉,出现的位置常常在屋檐下方。在这里有一个安全原因,当做错动作或力竭时冲坠更安全。而这段动作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动作清晰但难做,常常没有脚点;一类是动作复杂但不易掉,导致运动员体能在这一阶段过度消耗。当然,复杂动作也是线路中的一大观赏点,往往像悬疑片一样触发观众好奇心。
②出现1个动态/协调动作。如科佩尔站男子决赛中的摆荡出去起跳、吴江站女子决赛出屋檐的跳、霞慕尼站翻屋檐的一个大动态等。所以运动员一定要具有先锋攀登时跳跃的心理与能力。
③出现连串的大跨度横向动作或横(或朝外)向移动动作(Big Moves)。身体横向和横向摆动的动作在大仰角会增加上肢的消耗,同时脱脚和横向的动作往往具有特别强视觉上的冲击,具备极高观赏性,提升了线路看点。
第三阶段:是角度变小的最后冲刺,包括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的动作过渡。本赛季世界杯线路第三阶段多采用小点结合能力坡面点,同样动作有许多位移,并非直上。在结束时多采用动态动作。
因斯布鲁克站男子决赛,42号点实际上并不尖锐,但问题就在于脚点的设置,部分运动员未能想清楚先挂左脚出手,导致抓住竖直方向的42号点失衡脱落。
科佩尔站女子半决赛,在第二阶段后半段紫色部分是大部分选手脱落的区域,可能难点极其不稳定或过于尖锐,定线员们也会高估运动员的实力,幸好决赛顺利区分了成绩。另外有两个横向钩脚连出右手的动作被破解。
值得关注的是攀石动作在难度线路上的使用似乎成为一种潮流,动态/协调在线路上随处可见,平衡转身动作(2023世锦赛),不用脚或脚点很差的上肢动作等。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