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85247636
,国际级攀岩裁判员,国际攀联(IFSC)规则委员会成员。执裁经历:东京奥运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2019年日本八王子世锦赛,2019年俄罗斯世界杯,2018年布宜诺斯艾利斯青年奥运会,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等。
本文就大家最关心的2024年巴黎奥运会竞技攀岩两项全能赛的比赛形式和计分方法做详细说明,同时也会涉及和单项比赛中不同的一些竞赛规则。
在东京奥运会上,竞技攀岩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在奥运大舞台上向全世界展现了攀岩运动充满生机、积极向上、顽强拼搏的独特魅力,慢慢的变多的人开始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
东京奥运会竞技攀岩项目的三项(速度+攀石+难度)全能模式已载入史册,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竞技攀岩项目奖牌数量翻倍,设速度赛和两项(攀石+难度)全能赛两个项目。
由于竞技攀岩项目在设项、奖牌数量、比赛形式、竞赛规则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这些变化又直接影响和指导着运动员备战奥运的训练方向及训练方法,因此,及时了解、运用新的竞赛规则是每一位备战奥运的攀岩运动员、教练员当下的重中之重。
国际攀联(IFSC)在经过多方探讨后,最终将这个新的项目取名为“Boulder & Lead”,原因有两个:
第一,是为了区别于东京奥运会中“Combined”的叫法,因为两者使用截然不同的比赛模式和计分系统,不会再使用Combined的说法,也还是为了避免出现歧义和误解。
第二,国际攀联旨在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实现6块金牌的目标,所以注重强调各个单项的重要性和独立性,坚持在名称上体现出攀石和难度两个单项,也可谓是用心良苦。
从东京奥运会竞技攀岩三项全能模式的不被理解和屡被吐槽,到巴黎奥运会两项全能模式的关键变革和巨大进步,相信终会有洛杉矶奥运会三个单项的人心所向和皆大欢喜。
敲黑板!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中,竞技攀岩新项目的名称是 Boulder & Lead,标点符号都不能错哦。本文我们姑且使用国内大家更熟悉的“两项全能赛”来作为中文名称进行说明。
两项全能赛分两个轮次:预赛轮及决赛轮。每个轮次都包含两个阶段:先是攀石阶段,然后是难度阶段。
预赛轮攀石阶段包含4条线路,比赛形式采用攀石赛单项比赛中预赛和半决赛的形式(也就是平时大家所说的“轮大圈”、“大循环”)。
预赛轮难度阶段只有一条线路,比赛形式采用难度赛单项比赛中半决赛和决赛的形式(也就是Onsight的形式)。
看到这里,应该很多人开始揉眼睛了:没看错吧,决赛轮中攀石阶段真的改成“轮大圈”的比赛形式了吗?要知道上一次国际攀联在攀石决赛中采取这种比赛形式还是在2005年。
如果依照现有攀石单项的决赛模式(所有人攀爬完一条线路后,集体转换到下一线位运动员的情况下,我们粗略估计一下两项全能赛决赛轮攀石阶段的比赛用时为:8*4*4 = 128(分钟),再加上之后的难度阶段,整个决赛轮次的比赛时间将超过3个小时。
考虑到届时巴黎奥运会上观众现场观看及电视转播等方面,这个时间显然太长了;而且结合东京奥运会的实践检验及奥组委给到的反馈信息,都意味着需要对比赛用时进行压缩。
所以才有了两项全能决赛轮次攀石阶段采用和预赛轮次相同的比赛形式的决定,这样可以将攀石阶段的比赛时间压缩到1个小时左右。
但这种比赛形式对电视转播又提出了一大挑战:场上有4位运动员在同时攀爬的时候,该如何进行转播?如何进行镜头切换及画面展示,以确保将更精彩更完整的现场效果呈现给电视机前的观众?这将成为一个新的难题。
针对这个问题,在2022年8月的慕尼黑欧洲锦标赛上,将在这种比赛形式的基础上,首次尝试采取一个折衷的办法,即通过控制运动员的出场时间,以确保整场比赛中,同时在岩壁上攀爬的运动员不超过两人,以达到更好的转播效果。
如果这个方法通过检验并应用在巴黎奥运会上的话,那么决赛轮中攀石阶段的比赛用时将为1小时25分钟左右。
综上所述,决赛轮攀石阶段“轮大圈”的比赛形式已经确定,具体到如何保证转播效果、防止运动员“作弊”等等,国际攀联仍在努力对这个方案的细节进行进一步优化。
在充分考虑国际攀联运动员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的前提下,经过国际攀联Boulder & Lead 工作小组及规则委员会的数轮提议和讨论,最终方案于12月2日得到国际攀联执委会的认可和通过。确认和通过的计分方法及完整规则将写入国际攀联2022年比赛规则中,于2022年赛季开始前发布。
最大的不同在于:两项全能赛基于攀爬表现计分,三项全能赛基于单项排名计分。
基于单项排名计分的东京奥运会三项全能模式,大家已经熟知并亲见了,即通过比较运动员三个单项的排名得分相乘的结果来进行排名。
基于攀爬表现计分的巴黎奥运会两项全能模式,简单来说就是赋予攀石和难度相同的权重,每个轮次每个项目最高分值为100分,根据运动员在两个项目比赛中的表现来评分,最终通过计算两者之和来进行排名,也就是说,每个轮次中两项全能的最高分为200分。
打个比喻,假设中考的理科综合包含物理和化学两个科目,每个科目满分100分,理科综合满分就是200分,考生物理和化学的考试成绩相加即为理科综合的分数。
两项全能赛的预赛轮和决赛轮中的攀石阶段,都包含4条线分。与攀石单项不同的是,每条线路有两个得分点和一个完攀点:即Lowest Zone(低得分点,LZ)、Highest Zone(高得分点,HZ)、Top(完攀点),对应分值分别为3分、6分、25分,LZ、HZ、Top分值不累计。
第一,这样的计分系统可以更好地反映运动员在攀爬线路过程中的表现,攀爬表现越好,得分越高。
第二,这样的阶梯计分方法可以更好地与后面要讲述的难度赛阶段计分方法相匹配,以防止运动员单项分数差异过大的情况。
其次,“LZ = 3分”“HZ = 6分”也不是一拍脑袋想出来的。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攀石赛中,一向是以完攀线路为目的,单项比赛中也是根据完攀线路的数量为首要排名标准。所以,基于完攀一条线分)的攀爬表现要优于只得到4个HZ(得24分)的攀爬表现的原则,设定了“LZ = 3分”“HZ = 6分”的标准。这种设定,比国际攀联最初版本的“LZ = 5分”“HZ = 10分”标准得到更多运动员、教练员和技术官员的支持,因此才这样确定了下来。
由此看来,运动员在两项全能赛攀石阶段的比赛策略,还是要力求完成尽可能多的线路,才能得到更高的分数;同样,得分点也是得到的越多越好、越高越好。
第一个得分区域:从线路顶部,也就是最高的手点开始向下区域的15个手点(含最高的手点),每个手点的分值为5分。
也就是说,只有最高的30个手点计分值,运动员每抓握住一个手点,就得到相应手点的分值,累加起来即为整条线路的得分。
第一,每个得分区域的手点分值不同,反映了在攀爬过程中,抓握住支点的难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第二,线路最低区域不计分值,可以类比于攀石阶段中,在得到LZ分值之前的任何攀爬尝试都不计算得分。
在国内,以刚刚结束的第二十八届全国攀岩锦标赛女子难度赛预赛1号线路的比赛成绩来做个模拟,看看在两项全能赛的计分系统下,得分是如何计算的。
女子难度赛预赛1号线个,那么各手点的分值分配及对应高度的得分情况如下图所示:
由此看来,两项全能赛中难度阶段的计分方法及排名,和难度单项赛规则中的排名,会有些许出入,根本原因是两项全能赛中手点N和N+ 的分值是一样的。
不难想象,采用以上的计分方法,攀石得分和难度得分相加后再进行两项全能排名,出现并列的可能性会降低不少。假如慢慢的出现了两项全能总分相同的情况,国际攀联也制定了相应的规则来打破平局:
在完攀的线路中,得到HZ后,每出现一次试图完攀但失败的情况,在总分中减掉0.1分。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两项全能总分相同的情况下,才会根据以上两点对相关运动员的总分做进一步的比较。
以上就是2024年巴黎奥运会中Boulder & Lead 项目的比赛形式以及计分方法,其中比赛形式部分只限于Boulder & Lead 项目。各单项的比赛形式,则依旧采用国际攀联一直以来使用的规则,其中的些许变动会在2022年最新版规则中有所体现。
仔细分析新项目规则,窥见其中一些要义,或许能对备战奥运的运动员们在备战策略及训练方向上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攀石方面,继续秉承完攀线路是王道的策略,同时争取拿到更多更高的得分点。尝试次数在得分及排名上的重要性又弱了一些,甚至只在两项总分相同的情况下才被用来比较。
难度方面,爬得更高依旧是不变的宗旨,但是攀爬速度已经不在计分标准之内了,6分钟的攀爬时间内,高度决定分数。这样运动员就可以更从容更冷静地思考,按照自己的攀爬习惯和节奏去比赛,目标只有一个:爬得更高。“+”号的判定将被用来做为区分并列的标准,有机会必定还是要争取的。
另外,因为决赛轮攀石阶段采取了“轮大圈”的比赛形式,每两条线分钟了,较攀石单项决赛形式的休息时间平均少了20多分钟,加之难度阶段的比赛紧随其后,这对进入决赛选手的体能要求又高了很多,所以如何在攀石阶段有效地节省体能也是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
2022年8月在慕尼黑举办的欧洲锦标赛,以及2022年10月在重庆举办的世界杯中,都将包含Boulder & Lead 项目的比赛,因此,2022年欧锦赛将是Boulder & Lead项目的首次预演,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