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k·体育(中国)平台官网 - kok体育平台在线网站!

kok·体育(中国)平台官网 - kok体育平台在线网站

kok体育平台在线

全国咨询热线

029-85247636

kok体育平台官网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产品中心 > 军事拓展器材

kok体育平台官网:数字技术如何赋能课后服务提质增效?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发文进一步规范!

发布时间:2024-01-07 10:38:33来源:kok体育平台在线 作者:kok体育平台在线网站
详细介绍:

  来源标题:数字技术如何赋能课后服务提质增效?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发文进一步规范!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旨在更好地贯彻落实“双减”政策,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和质量,于2024年春季学期起正式实施。这是继《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8081号建议的答复》表示“下一步,教育部还将研制《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指南》,进一步明确课后服务过程管理工作要求,强化活动课程资源统筹和整体设计,规范引进校外资源,利用信息化赋能质量提升”后发布的首个课后服务相关的文件。

  《通知》精确指出“5个严禁”,即严禁随意扩大范围,严禁强制学生参加,严禁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严禁不合乎条件的机构和人员进校提供课后服务,严格规范课后服务开展;并锚定“双减”,从“4个方向”指导下一步课后服务的品质提升路径,即丰富课后服务内容,要求各地各校加强课后服务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充分的利用校外资源,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有序引进具有资质、合乎条件的社会组织和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课后服务;加快数字化赋能,全方面推进优质课后服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有序扩大数字化管理试点应用,提高课后服务管理效能;强化条件保障,推动各地健全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规范收费行为,保障课后服务健康发展。

  为了更好地领会政策文件要求,本文将从课后服务开展的背景及重要性、“双减”以来各地课后服务开展情况、课后服务的关键要素及主要模式、课后服务提质增效的关键点等维度进行阐述。

  2017 年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强调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的重要举措,是逐渐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这也是国家层面在课后服务维度的首个文件,为课后服务开展定下基调。

  《意见》要求各地要充分的发挥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学校要结合实际积极作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统筹规划,将课后服务工作纳入中小学校考评体系,加强督导检查。同时重点说明课后服务一定要坚持学生家长自愿原则,内容主要是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等,坚决防止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切实保障课后服务学生安全,让学生更好地回归校园。随后,广东、广西、江苏、浙江、辽宁、郑州、长沙等全国80%的省市陆续出台了区域落地的相关配套文件,以此助推课后服务地方特色模式的形成。

  2021年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称“双减”政策)发布后,中小学生课后服务需求增大,学校覆盖率和学生参与率大幅度提升,课后服务被赋予更多期待,逐渐从“求量求存”的“全覆盖,广参与”升级到“求质求优”的“上水平,强保障”。

  在课后服务落地过程中,由于现实诉求、政策期许与实践中还存在不少差距,国家又出台系列政策予以指导。2022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方要逐步完善课后服务管理平台,并形成数据共享对接机制,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信息化管理工作,力争在2022年底前基本实现校校全覆盖”,并于2022年9月,进一步明确《全国中小学管理服务平台课后服务系统数据对接标准》。2023年3月,教育部已连续3年将“双减”督导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指出会“定期通报工作进展缓慢或问题较多的市县,对重点地区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通报,适时公开曝光不作为、慢作为等典型问题。”2023年6月,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表示,要以公益普惠和优质均衡为基本方向,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及时总结、广泛宣传典型经验和实施成效,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第一,课后服务作为支撑“双减”落地的重要载体,是国家推动教育数字化、构建教育强国、提高教育供给质量的有机构成。第二,课后服务能更好地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目标。第三,课后服务能有效减轻家长的精力和经济负担,是实现教育公平与维护健康教育生态的有力举措。第四,课后服务作为学校办学特色的缩影,有助于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高质量育人水平。

  课后服务的初衷是为了“减负”。“双减”以来,各地不断推动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已取得一些积极成效,沉淀了区域特色模式及典型案例。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个别区域由于种种原因,落实政策精神不到位,出现了偏差。课后服务管理执行平台今托管在第二十届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上指出,当前课后服务开展中,主要暴露出以下几大问题:

  第一,课后服务收费及资金使用不规范,服务变形,乡村及小规模学校无法顺利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第二,课后服务内容执行“一刀切”模式。部分区域要么延长午休时间不开展,要么在课后服务时段设定固定班级课程,如周一统一上音乐课,甚至是集体补课等,违背学生家长自愿选择原则,也不符合政策要求的课后服务内容须分层设计,包含基础托管、即高质量完成作业和素质提升两部分,“一校一案”原则更无从谈起,极大影响了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满意度。第三,缺乏区域统筹机制,无法盘活更多优质资源,支撑课后服务有效、高质量开展。无数字化、信息化支撑,管理混乱无序,无法沉淀有效数据。第四,个别区域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后未能及时获得报酬,或报酬分配不合理,导致积极性被打压。同时,部分学校由于未使用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方式,导致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时间与精力负担增加,也不利于调动教师的潜力与活力。第五,个别区域课后服务实际执行质量与家长期待不符,导致校外培训机构再次活跃,在校内外“争抢”学生。

  上述课后服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通知》中的“5个严禁”,体现了课后服务要重点关注:标准规范、提质增效。

  课后服务需要与时俱进。从落地执行角度划分,课后服务包括五大基本要素:课后服务内容、课后服务教师、课后服务数据、课后服务资金及安全管理。各地在落实国家及地方政策基础上,结合区域实际,应需开展。

  第一,课后服务内容。包括基础托管、素质拓展、特色社团、特色校队、特色实践等,以课程、活动、实践综合育人,丰富多样。对于教育薄弱地区,应依托区域整体统筹,以城镇学校拉动乡村、偏远及小规模学校的课后服务顺利开展,提供适配的内容设计。第二,课后服务教师。教师是课后服务高质量开展的第一资源。课后服务师资队伍以校内教师为主,首先要调动学校教师的积极性,大力挖掘校内教师潜力、活力。其次,对于有需求但确实不具备条件的,可积极协同社会育人资源,引入有资质、符合条件的社会力量协同育人,发挥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并建立严格的遴选及监督机制,形成“白名单”资源库。第三,课后服务数据。数据是数字化转型时代,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将和教材一样,同等重要。开展课后服务的数据,要及时与国家平台上报对接,高质量衔接“双减”半月通报。用好学校及区域课后服务数据、课后服务成果,有利于沉淀区域典型案例与特色模式,有助于分享、推广典型经验。第四,课后服务资金。收费标准明晰,资金监管规范。《通知》指出,学校要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度,将课后服务收费标准、服务时间、课程内容等相关信息公开,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地方和学校要按本地区规定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减免课后服务相关费用。第五,安全管理。加快课后服务数字化赋能,以数字技术改变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学校的管,引领教育变革和治理,重塑教育新生态,实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学校“乐管”。

  当前课后服务主要呈现为三种业态:一是技术型,包括技术服务、基础配件等,代表为科大讯飞、鸿合科技旗下鸿合三点伴、百家云、阿里云等。二是内容型,以课程驱动,代表为猿辅导旗下飞象星球、作业帮旗下云思智学、人民智课等。三是平台运营型,包含了技术、内容,主要特点是线上+线下全贯通、作为地方自建系统,代表为今托管平台。

  以今托管已覆盖区域为例。通过课后服务地方自建系统的全面应用,将地方大数据基座集成共享,对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进行整体统筹管理,实现与国家平台的完整数据对接及课后服务工作成果立体呈现。这种地方自建模式在落地执行中,更注重区域“一盘棋”和“一校一案”并举,“特色校”与“一生一策”并举,精准回应学生、家长、教师、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的各种诉求,确保环境安全、内容安全、资金安全、数据安全。目前已在广东省云浮市、韶关市武江区、茂名市茂南区、梅州市五华县等处获得积极成效。其中,佛冈县教育局2021年8月30日公开招投标引入今托管,不到10天实现全县中小学校内课后服务线多名教师,学生及家长满意度达90%以上。依托今托管,佛冈县已探索出以数字化、信息化赋能校内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佛冈实践”,并积极参与国家“双减”及课后服务系列研究与课题。2022年10月实现与国家统一平台的数据对接,已实现214万+真实课后服务数据自动上报,为区域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023年4月率先完成与国家平台的地方集成,统一门户登录,一体化管理,实现更多一体式升级功能,从国家至学校五级贯通,解决“多身份、多用户”难题。2022年7月20日,《中国教育报》就佛冈县课后服务管理模式进行了专题报道。在2022年的体质健康监测中,佛冈县代表清远市参加省抽测取得好成绩,抽测结果(不含高中)为优良率68.15%、合格率99.72%,在广东省全省名列前茅。以剪纸艺术为代表的佛冈县第四小学“悦印”剪纸艺术工作坊,通过“项目推进式”课程的研究,将佛冈本土人文与剪纸教学融合,传承创新,多项学生作品获得省市荣誉嘉奖,教育成果显著。今托管平台以振兴乡村教育为乡村全面振兴蓄力赋能,2023年11月23日,在佛冈县水头镇乡村振兴答谢会上,获颁水头镇乡村振兴公益基金及援建项目纪念奖杯。

  以数字化信息化赋能课后服务,完整记录学生成长、教师工作、学校育人特色经验。可以帮助教育局更好地统筹整合,助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同时,全国及地方优质资源的上线覆盖,可拉动更多乡村、偏远及小规模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教育资源的进一步激活及有效统筹,加快了区域教育均衡化及特色化发展;地方及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高质量落实,更加有助于家校社育人模式的融合。数字赋能,是课后服务下一步高质量开展的关键路径。

  具体优势体现在,第一,线上线下贯通,一键操作把选择权交给家长,提升服务便捷性。

  通过一键组合报名、老师代报名、自动续费等功能,家长报名更方便、账单更清晰、请假调课等更顺畅。第二,提高了教师管理效率,促进专业水平提升,为教师“减负提质”,有利于课后服务师资队伍的打造。通过智能打卡提醒、快速批量考勤、课堂动态、学情报告等功能,教师考勤更轻松,评价更完善,取酬更合理。第三,丰富了课后服务内容,汇聚优质的数字课程资源,提供资源的深度服务。以数据驱动,助力“一校一案”原则下学校课后服务体系的建立,促进五育融合。数据真实有效,评价模型完善,为学生提供符合成长需求的个性化选择。第四,区域整体统筹,有助于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助力区域特色打造。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可及时查看课后服务开展情况及特色,督导管理工作可视化、管理精准化、决策科学化。通过智能AI数据大屏,实现全方位监控全县课后服务数据并实时分析;通过AI智能指挥中心及时智能预警,动态管理。第五,有效助推关联业态发展,如课后服务同劳动与实践教育、乡村振兴等融合,综合育人。如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山阁镇中心小学,发挥“复兴少年宫”计划优势,在开设基础托管的基础上,开设了创意编程、篮球、足球、硬笔书法、演讲与口才等特色课程,形成了“1+N”菜单式特色课后服务方式。“1”即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N”即培育一项具有本校特色的精品服务活动和参加包括阅读、文化、体育、艺术等N项素质课程。韶关市武江区田家炳沙湖绿洲小学借助今托管平台增设AI双师课,构建艺术、体育、劳动、科技“四品”课程,不断探索“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与课后服务相结合的新路径,打造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园地绿芽农场,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实施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化,实现教育“提质”。

  “双师课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的备课难题。上学期我自己找课,做课件,花了很多时间,有了双师课,不仅内容上更丰富更完善了,节约了我很多精力,操作起来方便,动画形式也对学生也更有吸引力。”参与学校课后服务的刘老师表示。

  “孩子在学校上了课后服务的编程课,费用比我们在外面报班便宜很多,在学校也更放心。主要是他一下子钻进去了,回家后也在研究、展示,非常兴奋。”一位家长谈道孩子的变化。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旨在更好地贯彻落实“双减”政策,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和质量,于2024年春季学期起正式实施。这是继《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8081号建议的答复》表示“下一步,教育部还将研制《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指南》,进一步明确课后服务过程管理工作要求,强化活动课程资源统筹和整体设计,规范引进校外资源,利用信息化赋能质量提升”后发布的首个课后服务相关的文件。

  《通知》明确指出“5个严禁”,即严禁随意扩大范围,严禁强制学生参加,严禁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严禁不符合条件的机构和人员进校提供课后服务,严格规范课后服务开展;并锚定“双减”,从“4个方向”指导下一步课后服务质量提升路径,即丰富课后服务内容,要求各地各校加强课后服务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按照有关规定有序引进具有资质、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和专业人员参与课后服务;加快数字化赋能,全面推进优质课后服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有序扩大数字化管理试点应用,提高课后服务管理效能;强化条件保障,推动各地健全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规范收费行为,保障课后服务健康发展。

  为了更好地领会政策文件要求,本文将从课后服务开展的背景及重要性、“双减”以来各地课后服务开展情况、课后服务的关键要素及主要模式、课后服务提质增效的关键点等维度进行阐述。

  2017 年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强调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这也是国家层面在课后服务维度的首个文件,为课后服务开展定下基调。

  《意见》要求各地要充分发挥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学校要结合实际积极作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统筹规划,将课后服务工作纳入中小学校考评体系,加强督导检查。同时重点说明课后服务必须坚持学生家长自愿原则,内容主要是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等,坚决防止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切实保障课后服务学生安全,让学生更好地回归校园。随后,广东、广西、江苏、浙江、辽宁、郑州、长沙等全国80%的省市陆续出台了区域落地的相关配套文件,以此助推课后服务地方特色模式的形成。

  2021年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称“双减”政策)发布后,中小学生课后服务需求增大,学校覆盖率和学生参与率大幅度提高,课后服务被赋予更多期待,逐渐从“求量求存”的“全覆盖,广参与”升级到“求质求优”的“上水平,强保障”。

  在课后服务落地过程中,由于现实诉求、政策期许与实践中还存在不少差距,国家又出台系列政策予以指导。2022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方要加强完善课后服务管理平台,并形成数据共享对接机制,快速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信息化管理工作,力争在2022年底前基本实现校校全覆盖”,并于2022年9月,进一步明确《全国中小学管理服务平台课后服务系统数据对接标准》。2023年3月,教育部已连续3年将“双减”督导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指出会“定期通报工作进展缓慢或问题较多的市县,对重点地区存在的明显问题进行专项通报,适时公开曝光不作为、慢作为等典型问题。”2023年6月,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表示,要以公益普惠和优质均衡为基本方向,全方面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及时总结、广泛宣传典型经验和实施成效,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第一,课后服务作为支撑“双减”落地的重要载体,是国家推动教育数字化、构建教育强国、提高教育供给质量的有机构成。第二,课后服务能更好地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目标。第三,课后服务能有效减轻家长的精力和经济负担,是实现教育公平与维护健康教育生态的有力举措。第四,课后服务作为学校办学特色的缩影,有助于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高质量育人水平。

  课后服务的初衷是为了“减负”。“双减”以来,各地不断推动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已取得一些积极成效,沉淀了区域特色模式及典型案例。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个别区域由于种种原因,落实政策精神不到位,出现了偏差。课后服务管理执行平台今托管在第二十届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上指出,当前课后服务开展中,主要暴露出以下几大问题:

  第一,课后服务收费及资金使用不规范,服务变形,乡村及小规模学校无法顺利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第二,课后服务内容执行“一刀切”模式。部分区域要么延长午休时间不开展,要么在课后服务时段设定固定班级课程,如周一统一上音乐课,甚至是集体补课等,违背学生家长自愿选择原则,也不符合政策要求的课后服务内容须分层设计,包含基础托管、即高质量完成作业和素质提升两部分,“一校一案”原则更无从谈起,极大影响了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满意度。第三,缺乏区域统筹机制,无法盘活更多优质资源,支撑课后服务有效、高质量开展。无数字化、信息化支撑,管理混乱无序,无法沉淀有效数据。第四,个别区域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后未能及时获得报酬,或报酬分配不合理,导致积极性被打压。同时,部分学校由于未使用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方式,导致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时间与精力负担增加,也不利于调动教师的潜力与活力。第五,个别区域课后服务实际执行质量与家长期待不符,导致校外培训机构再次活跃,在校内外“争抢”学生。

  上述课后服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通知》中的“5个严禁”,体现了课后服务要着重关注:标准规范、提质增效。

  课后服务需要与时俱进。从落地执行角度划分,课后服务包括五大基本要素:课后服务内容、课后服务教师、课后服务数据、课后服务资金及安全管理。各地在落实国家及地方政策基础上,结合区域实际,应需开展。

  第一,课后服务内容。包括基础托管、素质拓展、特色社团、特色校队、特色实践等,以课程、活动、实践综合育人,丰富多样。对于教育薄弱地区,应依托区域整体统筹,以城镇学校拉动乡村、偏远及小规模学校的课后服务顺利开展,提供适配的内容设计。第二,课后服务教师。教师是课后服务高质量开展的第一资源。课后服务师资队伍以校内教师为主,首先要调动学校教师的积极性,大力挖掘校内教师潜力、活力。其次,对于有需求但确实不具备条件的,可积极协同社会育人资源,引入有资质、合乎条件的社会力量协同育人,发挥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并建立严格的遴选及监督机制,形成“白名单”资源库。第三,课后服务数据。数据是数字化转型时代,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将和教材一样,同等重要。开展课后服务的数据,要及时与国家平台上报对接,高质量衔接“双减”半月通报。用好学校及区域课后服务数据、课后服务成果,有利于沉淀区域典型案例与特色模式,有助于分享、推广典型经验。第四,课后服务资金。收费标准明晰,资金监管规范。《通知》指出,学校要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度,将课后服务收费标准、服务时间、课程内容等相关信息公开,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地方和学校要按本地区规定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减免课后服务相关联的费用。第五,安全管理。加快课后服务数字化赋能,以数字技术改变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学校的管,引领教育变革和治理,重塑教育新生态,实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学校“乐管”。

  当前课后服务主要呈现为三种业态:一是技术型,包括技术服务、基础配件等,代表为科大讯飞、鸿合科技旗下鸿合三点伴、百家云、阿里云等。二是内容型,以课程驱动,代表为猿辅导旗下飞象星球、作业帮旗下云思智学、人民智课等。三是平台运营型,包含了技术、内容,主要特征是线上+线下全贯通、作为地方自建系统,代表为今托管平台。

  以今托管已覆盖区域为例。通过课后服务地方自建系统的全面应用,将地方大数据基座集成共享,对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进行整体统筹管理,实现与国家平台的完整数据对接及课后服务工作成果立体呈现。这种地方自建模式在落地执行中,更注重区域“一盘棋”和“一校一案”并举,“特色校”与“一生一策”并举,精准回应学生、家长、教师、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的各种诉求,确保环境安全、内容安全、资金安全、数据安全。目前已在广东省云浮市、韶关市武江区、茂名市茂南区、梅州市五华县等处获得积极成效。其中,佛冈县教育局2021年8月30日公开招投标引入今托管,不到10天实现全县中小学校内课后服务线多名教师,学生及家长满意度达90%以上。依托今托管,佛冈县已探索出以数字化、信息化赋能校内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佛冈实践”,并热情参加国家“双减”及课后服务系列研究与课题。2022年10月实现与国家统一平台的数据对接,已实现214万+真实课后服务数据自动上报,为区域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023年4月率先完成与国家平台的地方集成,统一门户登录,一体化管理,实现更多一体式升级功能,从国家至学校五级贯通,解决“多身份、多用户”难题。2022年7月20日,《中国教育报》就佛冈县课后服务管理模式进行了专题报道。在2022年的体质健康监测中,佛冈县代表清远市参加省抽测取得好成绩,抽测结果(不含高中)为优良率68.15%、合格率99.72%,在广东省全省名列前茅。以剪纸艺术为代表的佛冈县第四小学“悦印”剪纸艺术工作坊,通过“项目推进式”课程的研究,将佛冈本土人文与剪纸教学融合,传承创新,多项学生作品获得省市荣誉嘉奖,教育成果显著。今托管平台以振兴乡村教育为乡村全面振兴蓄力赋能,2023年11月23日,在佛冈县水头镇乡村振兴答谢会上,获颁水头镇乡村振兴公益基金及援建项目纪念奖杯。

  以数字化信息化赋能课后服务,完整记录学生成长、教师工作、学校育人特色经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育局更好地统筹整合,助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同时,全国及地方优质资源的上线覆盖,可拉动更多乡村、偏远及小规模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教育资源的进一步激活及有效统筹,加快了区域教育均衡化及特色化发展;地方及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高质量落实,更加有助于家校社育人模式的融合。数字赋能,是课后服务下一步高质量开展的关键路径。

  具体优势体现在,第一,线上线下贯通,一键操作把选择权交给家长,提升服务便捷性。

  通过一键组合报名、老师代报名、自动续费等功能,家长报名更方便、账单更清晰、请假调课等更顺畅。第二,提高了教师管理效率,促进专业水平提升,为教师“减负提质”,有利于课后服务师资队伍的打造。通过智能打卡提醒、快速批量考勤、课堂动态、学情报告等功能,教师考勤更轻松,评价更完善,取酬更合理。第三,丰富了课后服务内容,汇聚优质的数字课程资源,提供资源的深度服务。以数据驱动,助力“一校一案”原则下学校课后服务体系的建立,促进五育融合。数据真实有效,评价模型完善,为学生提供符合成长需求的个性化选择。第四,区域整体统筹,有助于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助力区域特色打造。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可及时查看课后服务开展情况及特色,督导管理工作可视化、管理精准化、决策科学化。通过智能AI数据大屏,实现全方位监控全县课后服务数据并实时分析;通过AI智能指挥中心及时智能预警,动态管理。第五,有效助推关联业态发展,如课后服务同劳动与实践教育、乡村振兴等融合,综合育人。如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山阁镇中心小学,发挥“复兴少年宫”计划优势,在开设基础托管的基础上,开设了创意编程、篮球、足球、硬笔书法、演讲与口才等特色课程,形成了“1+N”菜单式特色课后服务方式。“1”即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N”即培育一项具有本校特色的精品服务活动和参加包括阅读、文化、体育、艺术等N项素质课程。韶关市武江区田家炳沙湖绿洲小学借助今托管平台增设AI双师课,构建艺术、体育、劳动、科技“四品”课程,不断探索“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与课后服务相结合的新路径,打造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园地绿芽农场,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实施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化,实现教育“提质”。

  “双师课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的备课难题。上学期我自己找课,做课件,花了很多时间,有了双师课,不仅内容上更丰富更完善了,节约了我很多精力,操作起来方便,动画形式也对学生也更有吸引力。”参与学校课后服务的刘老师表示。

  “孩子在学校上了课后服务的编程课,费用比我们在外面报班便宜很多,在学校也更放心。主要是他一下子钻进去了,回家后也在研究、展示,非常兴奋。”一位家长谈道孩子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