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85247636
“全球数以十亿计的肥胖人群里,只有不到1%得到了减肥药的治疗,市场还处于待起飞的早期阶段。
这个春节,如果有人在苦恼“每逢佳节胖三斤”,那也有人在看到电影院里的贾玲后,更加捶胸顿足。
上映4天,由贾玲“肉身献祭100斤体重”执导并主演的《热辣滚烫》以14.46亿之势领衔春节档,贾玲在影片中减肥前后的巨大反差也成了网友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热评里他们既心疼又敬佩:“平时减个三四斤都非常不容易,能想象贾玲吃了多少苦”“可以推荐减肥方法吗?”“这下我的教练年后要卷‘死’我了”。
健身房是否能上风口,我们不得而知,但相比健身业,从人性方面出发,“热辣贾玲”或许最终助推的,是减肥药在2024年的再度起飞。
2023年,丹麦制药巨头诺和诺德的市值超过5000亿美元,超过了LVMH,拿下欧洲市值冠军,而2022年它所在国丹麦的GDP总量也不过4000亿美元,真可谓富可敌国。
这一年的财报显示,诺和诺德的肥胖护理领域销售额增长154%,其中“减肥神药”Wegovy大卖45.57亿美元,同比增长407%。
Wegovy是商品名,代指司美格鲁肽(GLP-1受体激动剂)注射液,2023年作为“减肥神针”在国内盛行,曾有新闻媒体报道,一位在私域销售司美格鲁肽的人透露过此药的热销——“我们这一个项目没有融过资,因为找我团购的钱已经够我融到Pre-A了。”
此外,诺和诺德只是GLP-1领域“打架神仙”中的其中一尊。它无时不感受到药界“话事人”、美国制药巨头——礼来公司的压力。后者对标司美格鲁肽的产品叫替尔泊肽(Zepbound)。
2023年,礼来公司的股价暴涨了110.41%, 最高时,它与诺和诺德的市值相加,能买下全A、港股的上市药企。
有人曾形容,“GLP-1之于生物医药,就像ChatGPT之于人工智能”。
2023年末,美国顶尖期刊《科学》杂志评选出了年度十大科学突破,排名第一的正是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减肥药。
GLP-1是肠道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它通过与GLP-1受体相结合,能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并且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促进葡萄糖的代谢。
同时,它还有降低食欲的“副作用”, 实验中,司美格鲁肽被证明能够大大减少35%的食物摄入量。
2017年,诺和诺德公司推出的GLP-1类药物——司美格鲁肽,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用于“降糖”。
同年,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中文商品名:诺和泰)也以“降糖”为名在我国获批上市。
2022年,马斯克曾在社会化媒体提到,自己一个月内减重18斤,方法就包括节食和注射司美格鲁肽。之后许多模特、演员和网红等也公开承认使用此药。
临床研究显示,每周在皮下打一针2.4mg的剂量,平均体重能减轻6%左右;68周时减重幅度为17%—18%。
按照这个数据,一个120斤的女性可以轻松减至100斤以下,也不用像贾玲这么辛苦。
今年年初,国内首款口服GLP-1受体激动剂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商品名为“诺和忻”。“诺和忻”,其实是“司美格鲁肽”的口服版本。
“减肥针”要忍受一周一扎之苦,“减肥片”则不用。消息一出,减肥人群欢呼雀跃,跃跃欲试。
早在2019年9月,司美格鲁肽片就在美国获批用于降糖,成为全世界首批的GLP-1口服药,之后是日本和欧洲。如今,它终于来到了中国。
在中国上市时,司美格鲁肽注射款通过创新药谈判进入医保目录,入院价格锐降。目前,其1.5毫升的小笔售价为478元/支,3毫升的大笔售价为890元/支,远低于在美国1349美元/月(不含保险)的治疗费用。
2022年6月,诺和诺德中国在其官网发布声明,强调“诺和泰”为处方药,请患者务必严格按照医生处方用药并通过正规渠道购药,以确保有效性与安全性。
但架不住减肥爱好者们主动“超适应症”使用该药。一度有糖尿病患者反映司美格鲁肽在部分医院出现缺货情况。
有网友做过计算:“算上配套的针头,消毒酒精等,一周的用药成本差不多200块。如果不走网购而是从正规公立医院药房采购,医院出于用药安全考虑,通常只会开出小剂量版本,在医保自付一半的政策下,患者平均一周的用药成本也有120块。算起来,每月500—800元的负担是比较重的。”
也有网上的朋友表示: “如果仅花费千元就能实现‘月瘦5—10斤’效果,性价比甩健身房训练营几条街。”
至于到了“诺和忻”口服片,每天只需一片。诺和诺德方面尚未公布国内版价格。有业内人士认为,定价可能也会参考针剂的价格,“月花费有可能是在1000—1500元之间”。
这里小巴也要提醒各位,正所谓是药三分毒,有专家这样认为,由于存在胃肠道等方面的副作用,靠司美格鲁肽减肥并不适合所有人。
据全球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最新预测,诺和诺德和礼来的市值都有可能突破万亿美元。
理由在于,到目前为止,全球数以十亿计的肥胖人群里,只有不到1%得到了减肥药的治疗,市场还处于待起飞的早期阶段。
据辉瑞预计,到2030年,美国GLP-1药物用于糖尿病的市场规模将达350—400亿美元,用于减重的规模将达500—550亿美元。据中信证券测算,2030年中国减重药的市场规模能达到383亿元,其中肥胖人群约255亿,超重人群129亿。
因此,国内相关药企也是摩拳擦掌,准备大显身手,原因很简单,由于“司美格鲁肽”在中国的专利将于2026年到期,留给国内药企的窗口期只剩下2年。
在国内药企这边,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已提交注射版评审的GLP-1有39个,有超110款新药进入临床阶段。由于口服版的仿制难度也不算太高,众多药企已跃跃欲试,只等专利“终场哨”一响,就低价进场抢份额。留给临床试验创新药的时间窗口并没有多长。
2023年下半年,已有多款国产注射版获批“降糖”与“减肥”。从以往经验看,只要能获批“减肥”,销量都非常喜人。
比如去年7月,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肽针剂抢先获批减肥,两天内某电子商务平台关键词搜索量环比增长了29倍,销量增长了35倍。GLP-1也成为了众多创新药企在市场萎靡之际讲故事拉业绩的“法宝”。
虽然市场空间巨大,但面对诺和诺德与礼来两大外来寡头,中国药企到底是仿制还是创新,迷雾依旧很浓。
一位医药投资人解释说:“很多临床项目,都在做司美格鲁肽的仿制药,真正具有创新属性的管线非常少。”他还补充道:“ 如果大家都玩仿制,3—5年后可能面临惨烈的红海价格战, 没有真正的创新很难破局。”
如果想创新,“医药这玩意,烧钱太厉害”。因此相比于证券交易市场的疯狂,GLP-1药物项目在一级市场上显得冷寂。
即便强大如礼来,手握替尔泊肽这样的王牌,也不免要加入与诺和诺德的价格战。
毕竟,过去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Me-better类创新药(指临床疗效或安全性优于首创新药物的新药)从来都是躺着挣钱的,别说降价了,哪怕涨价也可以吊打竞争对手。
然而礼来却选择放弃部分利润,一方面是由于减肥药需长期服用,患者对竞品有认知惯性。另一方面,在争取进入美国医保时,降价能够更好的降低保险公司的承保压力。
眼前的案例,似乎也提醒了国内药企:商业竞争瞬息万变,好的药物更需要配上合适的策略,审时度势,才能赢得市场。
在小巴看来,“价格”“疗效”与“创新”形成了减肥药赛道的“商业三角悖论”。
大致的逻辑是:当前的“价格”与“疗效”决定了当下的市场,“创新”带来的疗效升级,又决定了谁能赢得未来。光有现阶段的疗效优势,并不能确保不被下一波颠覆;光卷价格,亦不知放弃短期利润能否撑到下一波创新出现。
简而言之,减肥药并不存在“躺赢”时代。“风浪越大鱼越贵”的前提是,谁能一直在风浪中行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青岛中程:公司承接的菲律宾光伏项目EPC总承包项目截至目前未全部完工,公司与业主未进行结算
杜兰特22+7 詹姆斯28+7+12 浓眉22+14 太阳4人20+击退湖人
太阳4人20+击退湖人 KD22+7詹姆斯28+7+12 浓眉22+14
首席分析师揭秘爆火Groq,每小时要烧168美元!10倍H100拥有成本
2月25日 浙江,家长给宝宝喂辅食,宝宝面无表情 直接“噗”出来,网友:我家也这样 有什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