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85247636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公司拓展国际市场。“互联网+”时代,就这样高调亮相。
当下,电视媒体已日渐式微。尤其是省级电视台的地面频道,曾经面对央视、卫视和城市电视台的围追堵截,步履维艰。后又遭遇新媒体冲击,四面楚歌。在“互联网+”时代以创新为内核的理念影响下,省级地面频道该如何抓住机遇?能否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发展生态?笔者将以新疆电视台汉语经济生活频道将要进行的一场革新为例,尝试做多元化的分析研究。
2015年10月27日,上海广播电视总台电视新闻中心主办的全国公共新闻网(简称CPTN)年度会议在湖南长沙举行。相比往年,这次CPTN年会现场的气氛沉重而又压抑,来自全国30多家省级电视台地面频道和部分城市电视台的代表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抱团取暖”。2015年,全国传统媒体经营性收入遭遇“断崖式”下滑,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分会数据中心提供的趋势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5年1~7月,报纸广告降幅达到35.6%,资源量(广告占版面积)降幅达到38.0%。在这样的背景下,多地报纸减版、裁员现象屡见不鲜,有的都市类报纸甚至已经停刊。相关行业分析部门数据早已分析得出,2015年,国内传统媒体广告广告市场下降幅度达7%以上的趋势无法改变。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山东齐鲁频道、陕西青春频道、湖北经视频道、福建新闻频道等一批省级地面频道中的强者,也都感觉到了来自经营的巨大压力,广告客户的纷纷撤离,收益报表上难看的数据,无一不在说明一个事实——省级地面频道的寒冬已经到来。 “要生存还是死亡?”的命题摆在了所有省级频道的面前。边缘与蜕变
地面频道又叫普通频道,属于区域性媒体,与信号覆盖全国范围的卫星频道相比,地面频道由于发射功率有限,信号只能在所在市或者附近市县看到,具有传播范围小,受众群体狭窄的特点。这一天生缺陷,限制了地面频道只能在“地缘性”上做文章,增量附加值,提高影响力。
纵观国内,各省市除了一个省级卫视频道外,其余均为地面频道,据保守估算,省会、首府所在城市的地面频道总数至少在10个以上。如新疆首府乌鲁木齐,新疆电视台、兵团电视台、新疆教育电视台、乌鲁木齐电视台4个电视台的地面频道总数超过了20个,竞争异常激烈。身处这种区域传播格局中的省级地面频道,自诞生以来就一直遭遇央视、卫视和城市台的多重打压,被迫边缘化。但只要抓住机遇,任何事物都可以华丽转身,实现蜕变。自进入21世纪以来,省级地面频道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民生为本(2001年至2005年),民生新闻在国内兴起后,省级地面频道借助这一利器,纷纷开办各类民生新闻栏目,新鲜、活泼、生动、丰富的视听语言吸引了受众目光,“三贴近”属性的新闻题材也增加了用户黏性。很多栏目名噪一时,如江苏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山东齐鲁频道的“拉呱”、河南都市频道“都市报道”等等。名牌栏目、品牌栏目培养了一批忠实的受众群体,省级地面频道受益匪浅,从此站稳了脚跟。
第二阶段——技术革新(2006年至2008年),各个省级地面频道纷纷开始装备直播间和卫星转播车,麾下名牌民生栏目迈入直播时代。一辆辆SNG车(Satelite News Cathering 卫星新闻采集)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一个个背着3G(3rd Generation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直播设备的民生记者出现在社区的左邻右舍。突发事件、重大事件、各类活动的新闻现场中,直播间新闻主播和记者实时连线成为风景,“请连线正在现场的记者”,“请将现场画面切进演播室”等等类似的直播语言响彻城市上空,实时传送、多时空呈现、动态过程展示等电视媒体的特性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第三阶段——品牌战略(2009年至2011年),这一阶段省级地面频道打造整体品牌频道的战略目标清晰明确。增加自办民生新闻栏目时长,拓展自办民生新闻节目形态(专题、评论、访谈等节目纷纷上马)等方式。至少150分钟以上的大时段民生新闻播出带逐渐形成,与整体风格不符的各类电视剧场脆利落地踢出频道节目编排表,专业化的民生新闻频道笑傲江湖,区域传播霸主就此诞生。 第四阶段——跨域运营(2012年至今),各个省级地面频道坐而论道,目光从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转向了外面的世界,寻求跨区域合作成为主流。其中比较有特色的如:天津新闻频道建设了“全国民生协作体”项目,吸收国内30多家省级电视台的地面频道加入,通过自身将自办民生新闻的上传平台和其他区域民生新闻的平台下载,实现了全国民生新闻资源的整合和再利用。而湖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则把异地大直播做的有声有色,“中国环塔拉力赛”、“两岸健儿泳渡海峡”、“2015首届全球走钢丝大赛”等大型直播活动,不仅实现了直播信号两地甚至多地共享,将实时进行的电视直播价值最大化,同时也吸引了众多一线年,湖南都市频道仅大直播这一项的广告收益,就超过了3000万人民币(数据来自2015年度CPTN会议湖南都市频道报告)。这些事例足以证实,立足自身、放眼全国、跨区运营的战略目标,正逐渐被省级地面频道所实现。困境与困惑
虽然这些地面频道红极一时,其经营性收入在各自省级电视台内稳坐第二把交椅(第一名均为各地省级卫视),并取得了“地面强势频道”的雅称,但不容忽视的事实也摆在眼前。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民生新闻的瓶颈一直未能得到一定效果突破,内容仍然局限在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等市井新闻上,名牌民生新闻栏目的收视率整体疲软,波动中呈下滑趋势,难以再创昔日的收视奇迹。研究者随机调阅了新疆电视台汉语经济生活频道(以下简称新疆汉语经济生活频道)名牌栏目“直播民生”2015年10月至12月的节目播出串联单,汇总数据得出,3个月栏目共播出稿件1474条,其中纠纷维权题材为206条,占比为14%;交通事故为335条,占比23%;治安案件304条,占比21%;突然事件278条,占比19%;“访惠聚”119条(此为“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系列活动主题报道),占比8%;其他题材232条,占比为16%。而收视率指标方面,“直播民生”栏目2013年、2014年、2015年的平均收视率分别为0.31、0.24和0.30(收视数据来自央视索福瑞)。事实上,当利器变为钝刀之后,以民生新闻为立身之本的省级地面频道也随之陷入发展困境。
传播渠道的独一性和内容生产的专业性是电视媒体手中掌握的两张王牌,可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新媒体、自媒体、全媒体各类新事物层出不穷。近几年,移动互联网更是打破了时空限制,移动终端让随时随地接收信息成为普遍现象,传播渠道多元化直接威胁了电视媒介的生存。而体制僵化、待遇过低等种种原因造成各级电视台骨干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促使创新指数直线下滑,电视栏目内容生产慢慢的出现工业性的同质化,高品质的产品凤毛菱角。在新媒体、移动互联网一波强似一波的持续冲击下,省级地面频道的市场占有率占有率和媒体影响力都有一下子就下降。依靠民生新闻发轫的省级地面频道,就这样不知不觉被自我所束缚。按照惯性发展思维,省级地面频道会继续以民生新闻为主打特色,进行运营开发,可随着各种民生新闻产品的开发殆尽,频道后续整体发展缺乏动力,很难再有新的突破。可如果完全将民生新闻这一产业链弃之不用,又会陷入失去根本的混乱。在这种两难的困境中,不知发展趋势在哪里的困惑严重困扰着省级地面频道。场域与拓展
“场域”理论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社会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场域”这一概念,他则解释为“我将一个场域定义为位置间客观关系的一网络或者一个形构,这些位置是经过客观限定的。”
对于省级地面频道而言,“场域”理论恰如其分地证实了它的传播特质。由于信号覆盖不足,区域化、地缘性的局限让省级地面频道在一个特定的地理范围内构建起了一个有明确的目的性的传播网络。这个网络具有文化形态相同(或相近)、受众相对来说比较稳定、黏性度较高等属性。其本质已经构成了一个传播场域,而在这个传播场域里,媒介可以依托文化、社会、意识形态等所有的领域的共性和特性去制造生产媒介内容,进行由点及面的传播,达到一定的传播效果。
那么,作为电视媒介,如何来建设和完善自身所处的这个传播场域,又该如何从横向和纵向进行拓展呢?研究者认为,寻找、利用区域地理特质和区域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质是进行拓展的有效手段。
首先来看横向拓展,横向即平行、水平的排列。横向拓展正是水平延长和伸展坐标的经纬度。新疆地处于中国西部边陲,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八个国家接壤,地理位置突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四周的国家的影响力与日俱增,2013年9月,习主席在出访中亚期间,首次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倡议。作为国家顶层设计,经过两年多的规划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正在积极地推进中。新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完全具备辐射中亚、西亚的能力。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新疆汉语经济生活频道亦可抓住这次时机,大胆走出国门,利用自身的媒介优势,建构起一个涵盖中亚区域的新型传播场域。
早在2014年,新疆电视台就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已在土耳其、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6个国家分别设立了记者站,与国内“一带一路”的相关新闻报道形成两地遥相呼应之式。更值得一提的是,新疆电视台还建立了“丝绸之路对外交流办公室”,其下设虎鱼国际丝绸之路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进军中亚电视市场。当地时间2015年12月21日21时30分,由新疆电视台翻译配音制作的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塔吉克语版在塔吉克斯坦影响力较大的主流电视台——萨菲娜电视台正式播出,这也是中国影视文化作品首次在塔吉克斯坦实现本土化语言播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而新疆电视台翻译配音制作的其他20多部影视作品还将陆续在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播出。新疆汉语经济频道这次革新方案的亮点之一,就是将结合自己特点,依托新疆电视台丝绸之路对外交流办公室,创立建设“中亚新闻”网络站点平台(Central Asia News)。这个构想是与中亚乃至西亚各国的主流电视台进行合作,将各国时政、社会、文化、体育等各类型的新闻汇集于一个网络站点平台之上,新闻素材的大量集合,不但可以让新疆汉语经济生活频道打造新的新闻产品,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与内地兄弟省台的节目交换,甚至将具有版权的中亚新闻电视产品出售到各电视台、门户网站、新闻移动客户端,作为一项经营性收入,从而形成一条全新的、独具特色的中亚新闻产业链。
而在传播场域的纵向拓展上,新疆汉语经济生活频道将采用垂直拓展手法,充分的利用新疆电视台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塔吉克语等多语种的优势,从新疆文化、民族、社会等领域探寻与中亚各国的历史、社会、民族、文化的同源性,并在地缘性、贴近性上做文章,从文化差异中寻求文化共性,在情感中激发共鸣,从艺术角度迎合各国受众审美心理,制作出新的视听产品,并充分的发挥传播场域的力量和作用,有效进行多重传播,尽量实现传播场域的价值最大化。融合与发展
短短数年,“媒介融合”( Media Convergence)慢慢的变成了了一个老话题,纵观传统媒体中,报纸目前已确定进入深层次地融合期,但大多数的电视媒体却迟迟没有跟上步伐。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统计调查)数据,截止2015年6月,我国网民数达到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手机网民数为5.94亿,市场渗透率为88.9%。这组数据再次印证了受众对媒体和内容的选择能更加自由化、自主化,看什么?用什么方式看?完全由“我”来决定。当“传播革命已经普遍地将‘权利的平衡’转移到“受众的一方”成为固定的传播形态时,与新媒体融合的趋势再也无法逆转,“顺应者昌,逆它者亡”,所以,究竟怎样融合就成为省级地面频道的重要议题。
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新疆电视台围绕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联合相关技术公司着手开发建设大型门户网站——“丝绸之路”,预计将在今年上线运营。项目建成后,“丝绸之路”将成为集网页、Wap、App客户端等多种新媒体的媒介集合体,这也为新疆汉语经济生活频道的媒介融合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根据设计规划,“丝绸之路”网站的内容是以新疆本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等为基本链条,重点推介中国和中亚各国的影视精品、新闻传递、经济动态、人文专题等板块,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各城市、地区、国家间的深层次交流,达到一起发展的目的。基于这个传播构架,新疆汉语经济生活频道将以自身特色作为基本的产品,发展民生新闻、社会新闻的网络传播,打破电视单一的、线形的传播局限,实现与用户线上线下的双向互动。充分的利用电视、网络的双传播渠道,增加用户黏性,提高市场占有率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