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85247636
作为一名攀岩赛事解说员,我是除了运动员之外、最接近攀岩比赛现场的人了。有时候甚至运动员在场上拍拍手掌,我都能吃到空气中飘落的镁粉。所以,我特别想借这个机会,跟大家介绍一下我在现场感受到的攀岩运动的魅力。
因为自身工作的原因,我近距离接触了大量的攀岩比赛。今年是攀岩运动首次加入奥运大家庭,周围的朋友们对于攀岩赛事也慢慢变得关注。
△2017年吴江世界杯现场解说团队:前排从左到右:罗梦婵、王悦轩、赵玉燕、望凯
在与他们聊天时,我发现对于普通人尤其是没有接触过攀岩运动的人来讲,从攀岩比赛中看出乐趣要比学习枯燥的比赛规则更有吸引力。
所以我试着从自身工作经验出发,结合东京奥运会期间普通人观看竞技攀岩比赛时的真实的情况,为大家介绍一下在热闹的表面下,攀岩运动那些有趣、有用的小掌故,希望各位在知道更多之后,能在观看攀岩比赛时找到更多的乐趣。
众所周知,每一个运动项目,能进入奥运会的大舞台都是梦寐以求的,这是不容错过的极佳推广机会。不过我们换个角度,站在国际奥委会这边,就会发现事情真的很难办:既要尽量吸收国际上出现的新的运动以保持奥运会的整体竞争力,又要考虑将那些已不适合现代社会传播特点的项目剔除,为新项目腾位置,还要照顾到主办国的优势项目。
可以说,攀岩运动这次能够以正式比赛项目的身份出现在奥运赛场,是一次多方利益博弈的结果,但也更说明了攀岩这项运动是符合现今社会人类对于体育运动的期待与需要的。
竞技攀岩是东京奥运会为数不多的几个新增正式比赛项目之一。在此之前,国际上举办最多的高规格攀岩赛事则是由国际攀联(IFSC)举办的攀岩世界杯,中国则是每年承办攀岩世界杯分站赛最多的国家,足见中国对攀岩运动的重视程度。
我从事攀岩赛事的双语现场解说工作,通过个人的观察,并与国内、国际顶尖攀岩运动员大量的接触、对话,发现这项运动确实有着与其他运动不一样的魅力。
有一次,我与钟齐鑫聊天时问他:“攀岩运动员圈子就这么小,大家对于彼此的实力都非常了解,会不会在比赛没开始就已经对成绩有个大致的预估?”钟齐鑫回答:“何止预估,有时候大家一起在热身区攀爬,彼此打量一下各自的攀爬动作,谁强谁弱,双方心里马上就都有数了。”
我继续问:“那既然这样,还继续比个啥劲儿呢?”钟齐鑫说:“我其实不管比赛对手是谁,我只要把我自己平时训练时的水平发挥出来就行了。”
是的,这就是攀岩运动的魅力之一:当运动员来到比赛场地,这时候,他的对手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不能在比赛过程中突破自己的极限,重要的是他能不能在比赛中战胜自己。
东京奥运会攀岩项目采取的是一种全新的比赛模式——全能赛制,别说观众,对我们这些攀岩从业人员来说也是个新鲜玩意儿。
竞技攀岩项目最重要的包含三个单项:难度、攀石和速度,其运动特点各不相同;而全能赛制是要求运动员参加全部的三个单项比赛,然后按照他们的综合表现来进行排名。
这就像让跑马拉松、跑短跑和跳远的选手全部混在一起比赛,有人会说“不都是拿腿比吗?都一样”,然而事实上我们大家都知道,其实很不一样。
虽然都是用手和脚在攀爬,但难度、攀石和速度对运动员身体特点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一名合格的速度攀岩选手,其爆发力尤其是腿部的力量是惊人的;但在难度项目里,对于运动员的耐力又提出来很高的要求。
钟齐鑫曾告诉过我判断速度赛选手能力的“秘笈”——“就看他的脚,看他蹬踏岩点是否有力”,原因就在于爬得好的运动员,踩到岩点上的每一脚都是跺下去的,每跺一步人就往上窜,能不快吗?
之所以出现这样全新的比赛模式,还是因为攀岩运动是一项新兴的项目,国际奥委会不可能给到我们太多的金牌,所以就搞了这个“全能”的赛制出来,虽然有点不那么符合攀岩运动的规律,但毕竟是可以让攀岩在奥运会赛场亮相了。
从2016年正式公开宣布攀岩入奥到现在,各国的队伍也都在针对新的比赛规则调整运动员的训练计划,到底这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块男子、女子奥运攀岩金牌花落谁家?那只能在比赛场见真章了。
每次比赛之前的准备工作,都是最繁复但也是最有意思的部分。《秩序册》会详细记录下参加本次比赛的运动员以及运动队的信息。从小就喜欢收集各种战斗卡牌的我,每次都是以欣赏自己搜集的奥特曼卡牌的心情,来检查一下又有哪些新的运动员加入了我的“收藏”;自己熟悉的那些运动员,又新增了哪些数据。有时候仅只是看着《秩序册》,我就慢慢的开始在心里为他们预演比赛中的精彩场面了。
在国际比赛中,我会要求自己尽量把外国运动员的名字念得清晰、准确。不过之前也闹过笑话,当时是一位西班牙的运动员参赛,《秩序册》都是全英文的版本,我想当然地根据英文发音规则念了那位运动员的名字,但发现他好像没啥反应。
比赛中场休息的时候,和我私交不错的西班牙领队来跟我聊天,我才知道在他们的语言习惯里,有些特定的英文字母和英语的发音不一样,简单来说就类似我们汉语的多音字。
幸亏不是什么大问题,估计那位运动员被念错名字也不是一两次了,但我从那次以后就特别小心,赛前拿到《秩序册》就开始看有没有我不认识名字的新运动员参赛,如果有的话,我也不敢再想当然地根据英文去猜其名字的发音了,而是直接去找到其国家队的领队问怎么念。
咱们中国人有个词叫“宾至如归”,咱就用自己的业务能力让你体会一下什么叫“家的感觉”——你家乡人怎么念你的名字,比赛现场咱就怎么念你的名字,到位吧!
比如来自南美洲那些国家的队伍,那是真热情,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自来熟。他们的领队往往不乐意在领队区待着,就爱在观众区里面坐着看自己的队员比赛,人家就愿意享受这种氛围。
爬完了线路之后,不论成绩咋样,运动员下场后都会跟自己的教练来个大拥抱,我有时就在想:不是比赛前刚刚抱过吗,怎么又抱上了?真热情啊!
再比如日本队,不论是领队、教练还是运动员,他们都会在观众席找个位置集中在一起观赛。只要场上有日本队员出现,场下都会整齐划一地喊“干巴蝶”(日语“加油”)。
比赛一开始还好,因每个国家的队伍都会这样;但随着比赛进行,大家都喊累了,只有日本队加油的声音一直都在,和开场时候一样高亢。而且随着结束比赛的日本队员加入“加油团”,日本队的加油声会慢慢的有气势。
有时我在现场看着这个画面,听到那一声声的“干巴蝶”,不禁在想:如果是我在攀爬而我的队友在下面这么为我加油,我估计不把自己“干废了”都不好意思下场。
欣赏攀岩比赛不必拘泥于规则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我自己在看奥运会的时候,碰到那些比赛规则繁复、比赛画面冗长的项目就会很难受,心里不免嘀咕:这种一点都不好玩的项目怎么会成为奥运会项目的?
随着之后因为工作接触到慢慢的变多的比赛项目才慢慢了解到,每项运动背后都有其起源及文化背景,每项运动背后都有深爱着它的从业者和爱好者。
但是这世界变化太快,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紧凑,接受到的信息慢慢的变多,每个人对自身心中喜爱和想要从事运动的要求也慢慢变得具体,所以只有符合现代人需求的运动,才可以获得尽量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人群。
从这个角度来说,各位观众哪怕只是在奥运会期间将攀岩赛事当作一次大型的“秀”来欣赏也是极好的,给攀岩一个机会,用你宝贵的时间来关注一下奥运会攀岩比赛,相信运动员炫酷的动作,赛场岩壁极具设计感的造型,总有一点会吸引到你。
攀岩运动的规则,就是攀岩运动的客观规律。本次奥运会的攀岩比赛虽然只有两块金牌,但仍然将竞技攀岩的难度、攀石、速度三个项目都包含其中,各位观众在观看比赛的时候其实没必要太过于纠结自己是不是不懂攀岩比赛规则,是否会看不懂攀岩赛事。
简单来说,在难度赛中运动员爬得越高成绩越好;在速度赛中运动员爬得越快成绩越好;在攀石赛中运动员综合能力超强成绩越好。
你大可以奖励自己一个休息的机会,约上三五好友,在炎热的夏天,待在空调房里,手握冰啤酒,面对屏幕上精彩的攀岩比赛度过一段愉快的时间。当然,我更建议你去到自己所在城市的攀岩馆,在众多热爱攀岩的岩友的陪伴下,一起交流一起欣赏攀岩。
最后,借此次机会向中国攀岩事业的先驱者们致敬,他们在攀岩运动远没有正真获得大众关注度的早期,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原则,为自己热爱的攀岩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生命。
他们当中既有运动员,也有教练员,如今奥运会攀岩比赛开赛在即,这个让全世界所有攀岩从业者心心念念几十年的梦想终于开花结果,当攀岩健儿们在奥运赛场上拼搏时,他们一定会为之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