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85247636
现在的学校体育课称为温柔体育课,又称“三无七不”温柔体育课,是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教授于2013年1月队全国大中小体育课现状的一个总体的描述,意即无强度、无难度、无对抗、不奔跑、不出汗、不喘气、不脏衣、不摔跤、不擦皮、不扭伤的体育课。改善青少年体质,有强度的体育运动才是有效果增强质,体育课作为大中小学的必修课,对体育课提些建议:
增加体育课运动强度,运动出汗是一种主动出汗的过程,是对人体进行一种主动调解,运动出汗可保持体内的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加速新陈代谢,判断一节课的运动量和强度的大小,可以从学生出汗量大小来评价,如果一节课下来都没有出汗,其生理负荷量和强度是很低的,这样就起不到锻炼的效果。
衡量体育课是不是达到一定运动强度,就是学生在课中出没出现喘气的现象,这也是体育课最低的标准。人体在运动时,运动强度的大小可以呼吸作用中反映出来,当运动强度增加时,需氧量增多,每分钟的换气量也会急速增加,如果一节课学生连喘气的机会都没再次出现,这样的课程安排就非常不合理了。
一个人的心率情况能很好地反映其心脏和血管本身的功能水平,通过检验测试心率也能更好地了解学生体质状况、运动强度和量的大小,有专家研究认为运动健身最佳心率在每分钟110-150次,150次心脏每搏输出量最大,健身效果最好,所以不要让我们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习惯平静如水的体育课。
体育课要跑步、要出汗、要心跳、莫轻易停课,体育锻炼少了,学生的体质必然就下降了,优质的体育课不单单是培养运动兴趣、习得运动技能,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身体体质的重要部分。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市委、市政府历来格外的重视校园体育工作,注重提高青少年体质,培养青少年体育生活意识,帮助其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目前,教育部门对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和运动量、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和运动强度都有明确的指标,即常态课练习密度不低于35%,运动强度指数不低于1.35,公开课练习密度不低于40%,强度指数不低于1.4。我市依托“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县”和“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的建设要求,积极探索加强学校体育健康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工作机制,继续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改革,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层面共同为青少年营造良性的体育锻炼氛围。
下阶段,我市将以“阳光体育”“三大球联赛”为抓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强化监督考核机制,加强家长宣传引导,持续不断的增加学校体育课运动强度,提高我市中小学生体质整体水平。
一是畅通体育锻炼渠道。积极推行“大课间”活动和课外文体活动,全市各中小学利用大课间开展1000米跑步活动和立卧撑运动,确保学生每天至少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建立有效督查机制,督促各学校不得擅自停止体育课,包括期中、期末考试阶段。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引导和督查,增强体育教学科研实力,不停地改进革新体育课堂教育学生的方式,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
二是推动校园体育改革。继续推行“阳光体育”活动和“三大球联赛”,逐渐完备联赛制度,做到班级联赛“常态化”、片级联赛“制度化”、市级联赛“社会化”,并凸显班级联赛的“全员参与性”“全年贯穿性”。以“三大球”联赛为杠杆,逐步的提升学生参与三大球联赛普及率,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在校园内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的浓厚氛围,不断的提高学生的体质水平。
三是加强运动风险管理。完善运动伤害保险机制,在全方面实施学校责任险的基础上,探索制定政府购买学生体育运动伤害险办法,建立意外伤害事故第三方调解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后顾之忧。结合上级部门《江苏省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等政策,我市开始实施《学生意外伤害保险》,为体育老师从思想上减负、行动上松绑,逐步降低学生体育课有几率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