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85247636
近年来,中小学生体质下降问题日渐严重,相关报道显示:我国学生近视发生率已居世界第一,7—17岁的中国男孩平均身高比日本同龄人矮了2.54厘米,北京高校大学生应征入伍体检合格仅占一半。中小学生的爆发力、柔韧性、力量、耐力等多项体质指标持续下滑,超重肥胖、视力不良等情况显著增加。军训不到15分钟,有学生倒下;跑完800米,有学生呕吐昏厥;升旗仪式上,有学生晕倒;做前滚翻,有学生骨折;教师不开单双杠课,怕学生受伤等问题不断出现,许多学生的身体像“温室的秧苗”,更像一块“脆玻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要求。把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上升为国家发展的策略。但社会对学生体质健康和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足,对问题的警觉性不高,对问题应对不及时,具体的配套措施还不得力。为此,建议:
一、政府要建立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保障机制。首先,落实区域第一行政领导责任制,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制度体系、组织体系、保障体系、工作网络和评价机制,将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各地政府的考评体系,建立问责制。第二,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要提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发展指标体系,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对学校的评价体系中,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公示制度为突破口,将学校体育与学生健康情况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下。同时,要加快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网络建设,定期公布监测结果,及时指导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第三,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要适当控制居民区的密度,设计好集休闲、娱乐、运动于一体的场地和设施,为学生锻炼提供场所和环境。第四,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公共体育场馆推出学生专用锻炼卡,在高水平体育赛事中安排少数的免费或低价学生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第五,加大宣传力度,呼吁全社会和家长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关注祖国的未来,在广大群众中营造崇尚运动、热爱生活、珍视健康的浓厚氛围。
二、学校要将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放到首位。学校应重新认识体育、劳动以及艺术课程的真正价值,强调培养“心灵手巧”的人,而不是加工制造“头脑发达”,“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缺乏“行动能力”的人。为此,要落实校长责任制,校长要重视体育工作,确立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将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第一要务,并真正落实到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强化体育课教学质量,按照课程标准上好每一节体育课。要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情况做记录,并将其纳入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
三、加强体育教师的队伍建设。体育教师要研究体育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策略,要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导向,依据课程标准,认真设计校本体育活动项目,建立起课堂内外一体化的课程方案,将每天的定时活动都开发成规范的活动课程。通过课程的实施,来落实体育教学的目标,坚决杜绝随意降低教学难度的行为。另外,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和修炼,熟练掌握多项体育技能,提高自身运动能力和人格魅力,提供多元化教学,上学生喜欢的体育、快乐的体育。
四、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健康观和成才观,不能以牺牲孩子的健康为代价,进行“课业加餐”,走出家庭教育误区,培养小孩子健全的人格。家长要引导青少年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电子学习及娱乐产品;要掌握必要的营养科学知识,注意改善孩子的膳食结构,矫正孩子的偏食习惯;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多劳动、多运动,培养小孩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