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85247636
9月1日,朋友圈的家长们在喜滋滋的氛围中庆祝“神兽归笼”,就在这一天,无锡新吴区的家长们还在讨论另一件大事——
新吴实验中学开办已经5年了,在新校区揭牌之前,新吴实验中学借用的是辖区内无锡三高中的教学楼。
2017年4月,新吴区正式提出要新建一所区属公办中学——新吴实验中学。5个月后,第一批新生入学,教学楼就在借用的无锡三高中里。
这件事当时在无锡教育圈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即使是在外行人眼里,也可以感觉到新吴区“all in”的魄力。
2015年12月,新吴区正式成立,与1992年成立的无锡高新区实行“区政合一”管理体制。
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高起点,让新吴区“产业高地”的名声走出了无锡,也走出了长三角。
但行政区设立之后,意味着这里不仅要把产业做好,民生设施也要跟上。用如今出现在各城市发展规划中的高频词来形容,就是“产城融合、全面发展”。
当时教育是新吴区的短板,想要与其他有“老牌教育资源”的板块比肩,压力不言而喻。
2018年,新吴区教育局发布《新吴区教育人才“3551计划”实施办法》。
“刺激可大了,对我们来说刺激可大了。”一名中学老师想起当时“3551”的发布,仍然记忆犹新:“‘3551’出来之后,对很多一线老师是极大的触动。”
在教育人才眼里,“3551”犹如一颗定心丸——这些人才们看到了新吴区要建构“教育生态”的决心。
在“3551”发布之前,如果你被评上了“无锡市教学能手”,按照政策补贴只能获得2000元的奖励,但是“3551”出台之后,奖励变成了最高10000元。
一位在新吴区做了好几年班主任的老师告诉我们,以前班主任费约为400元/月,新政策实行之后,加上年底的奖金,每月光班主任费将近1500/月。
外地人才要回家省亲,按照公里数不同最高发放2万元的省亲补贴,每年发放一次,连续发放5年;
真金白银砸向教育,新吴区的教育人才队伍一步步壮大起来。“3551”实施后,又升级出台“飞凤教育人才计划 ”,几年时间里,新吴区引育省特级教师20名,正高级职称教师14名,同学段人数位列全市第一。全区引进区学科带头人以上高层次教师47人,引进力度全市领先。
新吴区在教育上投下的一颗巨石,是最有力的政策加持,它成功打破了原本的沉寂。
“3551”计划为的是让教师人才留下来,而在“3551”发布的前几年,在教育发展上落后的新吴区,已经将工作重心放在“引”。
2016年,新吴区刚刚设立,在教育发展上的改革可以用“大刀阔斧”来形容,拿出雷厉风行之势实行“区管校聘”。区管校聘实施后,新吴区全员教师都是通过区级层面统一 实施竞聘上岗。
早在2010年,无锡市就率先实行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在省内率先推动区域内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轮岗交流,并设置了相应的比例要求,纳入地方教育发展体系考核。
“区管校聘”与“教师轮岗”,是教育路上的两套不同的机制改革,但背后有着相同的目的性——
对于全区的学生而言,区管校聘可以均衡分配师资力量,提升优质教师的覆盖面,缩小区域、校际之间的师资差距。2021年,新吴区32所公办中小学的3000多名教职工完成全员竞聘上岗,通过“区管校聘”改革,逐步优化了教师队伍的数量、区域、年龄。
新吴区的教育率先探索出了一种模式:优秀的教师不再是金牌学校的“独家资源”,而是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下实行的“优质平均主义”。
从普通教师、班主任,再到中层干部,随着教育履历的一直更新,耿校长见证了新吴区教育发展从起步直至占据前沿高地的过程。
在这个老教育人眼里,新吴区对于教育的探索是有前瞻性的,新吴实验中学的建设就是这种前瞻性的缩影。
2017年,在区委区政府、教育局的全力支持下,新吴实验中学与第三高级中学创新合作办学模式,深化合作办学机制,构建了跨学段的办学共同体,致力于打造新吴优质教育品牌。
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原校长王晓刚是新吴实验中学的创办者。2017年8月至2022年8月,三年时间,新吴实验中学在三高中校园内孵化。
王晓刚校长为这所新学校谋篇布局,明确目标战略;培养团队,打造新吾精神;解困纾难,提供方法指导。在王校长的引导之下,新吴实验中学办学以来,学校的社会声誉逐步的提升,慢慢的变成了锡城名校。
而奔着“教育高地”这个目标去的新吴区明白,教育想要逆袭,必须是系统性的改变。
2021年7月,新吴区与上海世外教育集团签署协议,共同合作管理公办中小学——无锡市新安中学、新安实验小学成为了上海世外教育的附属学校。
现在新吴区已经构建了“八大教育品牌”(上海世外、大桥、金桥、锡师附小、连元街、高中附属、实验幼儿园、外国语),几乎把全无锡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都汇聚到了一处。
品牌合作的利好之处在于,两个教育主体之间,可以将优质的教育资源,互为流动,互为补充。
比如新吴实中和无锡三高中的合作办学,其先锋性和探索性是走在教育发展前列的。
耿校长说,中小学阶段老师会更多关注于学生的感性认识,而到了高中阶段会更偏重理性、抽象的思考。
“这也代表着学生从初中到高中会有一个巨大的思想上的跨越,他们会不习惯。”
但学校和高中资源接轨之后,学校从初二开始就会做课程衔接,在课程中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思考模式。此外,新吴实中和无锡三高中会定期举办教师教研活动,高中的老师会将自己的授课心得告诉初中老师,同时双方也会交换授课,感受不同学段学生的思考方式。
“我们两所学校连课题都是一起申报的,两方的老师们围绕一个问题研究,然后形成适合各学段学生的教学方案。”耿峰告诉我们。
新的探索是行之有效的。新吴实中和三高中合作办学的实践成果获得无锡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我们可以把这种合作模式理解为打造一个“朋友圈”,让新吴区内各有特色的学校不再是“教育孤岛”,而是敞开怀抱,成为同盟,在地位平等、管理独立的基础上齐头并进、相互协作。
从区域内三批学校成立“优质教育发展共同体”,到建立拥有基地校、集团校、联盟校三种办学模式的“至新”教育集群。通过“结对”的方式,新吴区已经走出了一条集“群联片组团、公办民办联盟、名校高校合作”的教育新路。
不论是合作办学,亦或是“优质教育共同体”集群化办学模式,新吴教育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近三年,全区中考成绩持续保持第一方阵。今年,仅梅里中学就有700分以上高分15个。
对教育发展的“长期主义”和深远布局,让新吴区的教育事业撕开了“高位突破”的口子。
也许你还不知道,新吴区是无锡市唯一同时申报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示范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并且已经通过省级评估的区域。今年4月,又获评全国首批、全省前5、全市唯一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
也许你还不知道,十三五至今,新吴区投资了近40亿,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0所、幼儿园21所,增加学位三万余个;
也许你还不知道,现在新吴区区域内共有学校116所,其中幼儿园70所、义务教育学校36所,义务教育阶段学位8万余个。
梅村高中空港分校、上海世外附属学校、新吴实验中学、梅里中学、梅村初中(梅高中)、太科城实验学校(大桥)、鸿桥实验学校(金桥)、新吴实验小学(锡师附小)、泰山路实验小学(连元街)、新吴区实验幼儿园
后起之秀,如果要牢牢抓住深远布局的“后发优势”,让自己始终处于“高位”之上,要做的就是不停地改进革新,并且,是要带头创新。
去年,双减政策浩浩荡荡地落地实施。区教育部门领导认为,“双减”的真正目的是推动教育回归本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随之筹划而生的,是《新吴区教育惠民中小学课后服务2.0实施方案》发布落实。方案落实后,新吴区各校增加了各级各类学生社团1929个。
但新吴区对于“双减”政策的思考和实践,不仅仅只体现在“课后活力”,最根本的还是作业改革。
实际上在双减政策实施时,新吴区在教育领域数字化的探索就已经十分成熟。2019年,新吴区和某大数据平台合作,打造了一个数字化教学系统。当时的目标是,利用三年时间实现全域的精准化教学。
项目实践没多久,风声就传开了,济南外国语学校骨干教师专门跑到无锡来“取经”。
这套数字化系统能让学生做的每一次作业、每一次考试、每一道错的题目,以及个人学习情况、老师的授课情况等用数字化的方式记录下来,从区域、学校、年级、班级、个人五个层面采集数据。
对于大数据分析来说,一定数据越庞大分析越精确,目前整个新吴区的教学已经全域铺开“数字化”。
从学校来说,对于学生最直观的体现是,能够准确的通过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程度,实现作业定制化。比如,让有能力做拓展练习的同学做更有挑战性的题目,基础不扎实的同学多刷基础题。
因人而异的定制化打造出的是更多元的学习空间。从区层面来说,掌握的是每个学校的数据,从而全方面了解学校的总体教学质量情况。学校可以从数据分析中了解哪个班级哪道题的得分率特别高,这个老师是怎么授课的,可以和其他教师们交流教学经验。
而通过这样的形式,学校、区域都可以构建一套最对自己最合适的教研方法,这时候整个全区的师资力量也就真正的完成了融会贯通。
数字化运用真正放大的是“教师力量”,把区域作为一个“教学系统”,实现师资力量精准化地分析、统筹、分配。
新吴区在教育上的投入和创新还有很多。有老师和我们透露,新吴区给区域内的中小学提出了一个“5+N”行动,其中“5”是指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N”是指以若干项目为抓手,提升学校课程、师资、科研、管理、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水平。
这个“N”,是政府给予学校的探索空间。这个探索空间是巨大的——只要你有好的项目,区里评定通过后就会给项目支持基金。
新吴实中就拿到了好几次创新项目资金。耿校长说,学校特聘的天一高中特级正高来带学校的学科团队,这一个项目就是向区教育局申请的资金。
“让特级正高专门带学校一个5个人的团队,而且都是年轻教师,假如没有资金支持,我们根本没办法实现。”
纵观新吴区在教育上发布的一系列政策、行动、计划,都指向一个目的性:对于有能力的教师、学校而言,只要愿意创新,愿意去做成果转换,政府就会给予学校施展拳脚的机会。
就在昨天,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庆祝第38个教师节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五大行动发布活动举行。
会上无锡高新区(新吴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五大行动发布,提出了力争在2-3年时间里,全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实现“三个不断的提高”,在全市教育高质量考核中保持前2位,争创无锡教育高质量发展“第一区”;在全省教育现代化监测水平保持领先,教育高质量发展主要指标达成度走在全省城区前列;全面创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示范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同时还出台了《无锡高新区(新吴区)“优生优才”圆梦计划》(试行),以新吴籍优秀初高中毕业生为主,每年遴选10名左右,并进行跟踪培养,至大学毕业成为顶尖学子。
教育是百年大计,是长期工程,对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来说,打造一个良好的生态是重中之重。
而一个区域自上而下的全面统筹,所产生的“教育信心”不光是给学校、教师的,也是给所有关心、关注这个区域发展的人的。
因为一个真正重视教育的区域,才是真正在投资未来的区域,也是真正有希望、有潜力的未来之城。